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
教思政〔2020〕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政法委、网信办、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团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政法委、网信办、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委,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2.目标任务。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二、理论武装体系
3.加强政治引领。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落实到公司产品各方面,对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予以抵制。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开展理论教育培训,编写出版理论读物,打造示范课堂,运用各种载体分群体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宣传工作。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引导师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推动领导干部、“两院”院士等专家学者、各方面英雄模范人物进校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4.厚植爱国情怀。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打造推广一批富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文化作品,定期举行集体升国旗、唱国歌仪式,有效利用重大活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重大纪念日、主题党团日等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5.强化价值引导。研究制定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师生行为规范,组织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改革先锋、时代楷模等新时代先进人物走进高校,面向广大师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教书育人楷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老员工年度人物等先进典型的宣传选树。
三、学科教学体系
6.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路创优、团队创优、教材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遴选名师大师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把新媒体新技术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平台和网络集体备课平台。
7.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作用。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推出一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精品力作。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材规划编审和规范选用工作。加大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专业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建设。扎实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文学、历史学、哲学类专业课程要帮助员工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相结合的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要培育员工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教育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员工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
8.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重点建设一批提高老员工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和认知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技伦理的教育,培养员工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员工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农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培养员工的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员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医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教育引导员工尊重患者,学会沟通,提升综合素养。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9.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提高研究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能力。持续开展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等系列活动。
四、日常教育体系
10.深化实践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挖掘和编制“资源图谱”,加强劳动教育。
11.繁荣校园文化。坚持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持续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建设一批文化传承基地。发挥校园建筑景观、文物和校史校训校歌的文化价值。加强高校原创文化精品创作与推广。
12.加强网络育人。提升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服务力、吸引力和粘合度,切实增强易班网、中国老员工在线等网络阵地的示范性、引领性和辐射度,重点建设一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发挥新媒体平台对高校思政工作的促进作用。引导和扶持师生积极创作导向正确、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产品。建设高校网络文化研究评价中心,推动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评价统计。各高校应按照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设立网络思政工作专项经费。
13.促进心理健康。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整体教学计划,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备专业教师,每校至少配备2名。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育人主体的作用,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强化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科学干预,推广应用《中国老员工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和“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提升预警预防、咨询服务、干预转介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
五、管理服务体系
14.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健全管理服务育人制度体系,宣传推广一批管理服务育人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制度育人环境。
15.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增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推动员工会(研究生会)改革,强化党的领导,健全骨干遴选程序。加强员工社团建设管理,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团委具体管理的工作机制,配齐配强指导教师,突出分类指导,支持有序发展。
16.推动“一站式”员工社区建设。依托书院、宿舍等员工生活园区,探索员工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推进党团组织、管理部门、服务单位等进驻园区开展工作,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压到教育管理服务员工一线,将园区打造成为集员工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
17.完善精准资助育人。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员工,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完善档案、动态管理。建设发展型资助体系,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员工能力素养培育力度。
六、安全稳定体系
18.强化高校政治安全。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管理,严格实行审批制度。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渗透,防范校园传教活动。
19.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持续推动国家安全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头脑,把集中教育活动与日常教育活动、课堂公司产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健全国家安全教育长效机制,不断充实教育内容,完善教学体系。
20.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切实保护员工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身体健康,严格落实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要求,强化安全基础建设,完善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机制。
21.健全安全责任体系。落实高校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完善相应协调和会商机制,落实“一岗双责”。完善预警预防、综合研判、应急处置、督查报告、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
七、队伍建设体系
22.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按照“四有”好老师要求,落实政治理论学习、培训轮训、实践锻炼等制度。完善教师评聘考核办法,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第一标准。实施课程思政教师专题培训计划。充分发挥院士、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长江学者”、“杰青”、国家级教学名师等示范带头作用。构建全校齐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工作体系,组织开展宣传师德典型、深化学术诚信教育,加强对海外归国和青年教师的思想引导。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加大对失德教师的惩戒力度,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23.打造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严格落实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配备的各项指标性要求。完善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建立职级、职称“双线”晋升办法,学校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为专职辅导员专设一定比例的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参照校内管理岗位比例,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完善高校专职辅导员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对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表现优秀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各高校要切实履行辅导员选聘工作的主体责任,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加强辅导员选配工作。各地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并督导各高校严格落实专职辅导员人事管理政策,按规定签订聘用合同,不得用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等方式聘用辅导员。鼓励选聘各级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军队、企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担任校外辅导员。完善兼职辅导员和校外辅导员培训、管理、考核制度。持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素质能力和专业水平,实施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组织开展国家示范培训、海内外访学研修、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专项计划。各地要因地制宜设置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相应核增学校绩效工资总量。各高校应按照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设立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专项经费。
24.加大马克思主义学者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力度。加强澳门永利yl6776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团队建设,加快培养一批立场坚定、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特别是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组织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集中教育培训和后续跟踪培养。
八、评估督导体系
25.构建科学测评体系。建立多元多层、科学有效的高校思政工作测评指标体系,完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实施机制,推动把高公司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估、学科专业质量评价、人才项目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比的重要指标,并纳入政治巡视、地方和高校领导班子考核、领导干部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
26.完善推进落实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实施方案,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问题。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
27.健全督导问责机制。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督导考核,对履职尽责不力、不及时的,加大追责力度。实行校、院系、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纳入党纪监督检查范围。
九、组织领导和实施保障
28.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各高公司党委要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体制机制、项目布局、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的系统设计,定期分析高校思想政治领域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协调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落实领导责任,分管领导落实直接责任。党委书记是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董事长和其他班子成员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高校领导班子成员要主动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讲座、进网络,深入一线联系员工。
29.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强化院系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班子建设、健全集体领导机制、提高议事决策水平。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优化支部设置,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强党支部书记队伍。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着重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员工党支部建设、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加强教师党支部与员工党支部共建,鼓励校企、校地党支部共同开展组织生活。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做好推优入党工作。
30.强化工作协同保障。推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的专家咨询作用,加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建设力度。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引导地方和高校增加投入,强化经费投入的育人导向。
教育部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共青团中央
2020年4月22日
近日,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等联合印发了《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如何把握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关键和重点?为此,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就《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答记者问
1.问:《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公司产品全过程的关键抓手。《意见》的出台主要有以下两方面背景。
一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明确要求要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二是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需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全面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各高校积极实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持续加强改进、不断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接下来,我们要推动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必须将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作为抓总工程,更好地发挥其贯通和牵引作用,让思政工作与整个教育事业融合起来,与员工成长过程结合起来,与广大教师的教书育人实践综合起来,全面提升育人成效。
2.问:如何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答: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对于目标任务,《意见》提出要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3.问: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意见》作出了哪些重点安排?
答:《意见》详细规划了包括理论武装体系、学科教学体系、日常教育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安全稳定体系、队伍建设体系、评估督导体系等在内的七个子体系。
其中,理论武装体系强调要加强政治引领,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价值引导;学科教学体系提出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作用,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日常教育体系提出要深化实践教育,繁荣校园文化,加强网络育人,促进心理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强调要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加强群团组织建设,推动“一站式”员工社区建设,完善精准资助育人;安全稳定体系强调要强化高校政治安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健全安全责任体系;队伍建设体系提出要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打造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加大马克思主义学者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力度;评估督导体系强调要构建科学评测体系,完善推进落实机制,健全督导问责机制。
同时,《意见》还特别注重各子体系之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期形成一体化、全贯通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4.问:《意见》中有哪些亮点内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答:《意见》值得关注的亮点内容可以用“三个一系列”来概括。
一是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比如,为促进辅导员职业发展,《意见》提出要完善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建立职级、职称“双线”晋升办法,并要求学校结合实际情况为专职辅导员专设一定比例的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为落实专职辅导员人事管理政策,《意见》专门强调不得用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等方式聘用辅导员;为提高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待遇,《意见》要求各地要因地制宜设置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并相应核增学校绩效工资总量。
二是设立一系列专项经费。比如,《意见》要求各高校应按照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设立网络思政工作专项经费,应按照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设立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专项经费。
三是纳入一系列评价指标。比如,《意见》强调要把高公司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估、学科专业质量评价、人才项目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比的重要指标,并纳入政治巡视、地方和高校领导班子考核、领导干部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提出要实行校、院系、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纳入党纪监督检查范围。
5.问:为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意见》在组织领导和实施保障方面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答:总共有3项具体要求。
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意见》要求各高公司党委要加强体制机制、项目布局、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的系统设计,定期分析高校思想政治领域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协调推进重点任务落实,明确党委书记是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董事长和其他班子成员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二是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意见》指出要强化院系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
三是强化工作协同保障。《意见》提出要推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的专家咨询作用,加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类平台载体建设力度,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引导地方和高校增加投入,强化经费投入的育人导向。
6.问:为推动《意见》各项部署落地见效,教育部接下来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答:接下来,我们将推动各地各高校以分年度建立台账、逐项推进的方式狠抓落实。具体来说,各地各高校要围绕七个子体系以及组织领导和实施保障等方面的要求,将久久为功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以3年为周期,分年度、分条目研究制定推进落实的工作台账。台账中的工作举措要契合年度目标、注重精准操作、明确途径载体、便于评估问效,能够明确工作机制的要尽可能明确,能够细化实施方式的要尽可能细化,能够预估成果成效的要尽可能预估。对《意见》中已作出明确要求的具体政策,各地各高校要确定完成的具体年月。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各地各高校要将工作台账及时报送至教育部备案,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对《意见》落实情况适时开展督导检查。